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二八五章、何故不降  (第1/2页)
    南郑,城墙上。    张鲁已经扶着垛口伫立好久了。    只是发麻的双腿和胀痛的脚掌,都被心中的焦虑给压了下去。    他在等着米仓道那边的战果传来。    又或者说,他是希望晌午那场暴雨,能让张修得以喘息的机会,能苟延残喘到賨人首领从巴郡率军来援。    那是他在绝望中,心里宽慰自己的唯一希望。    只是有些时候,世事往往事与愿违。    他看见一杆绣着“华”字的将旗,在如闷雷般的马蹄声中,从地平面浮起,然后慢慢变得清晰。    华雄带着骑兵归来围困南郑了,张修还能幸免吗?    不可能了......    一路疾驰而来的华雄,于城外约莫一里处驻马。    待一直巡视在南郑城池周边的王灵,上前细细禀报走访从城破时逃出来的黔首百姓、得到的情报后,便挥手让武都义从们寻个地方落营暂歇。    杨昂与姜叙带领的步卒还没赶到,如今是不能攻城的。    不过,有些事还可以试一试。    他嘱咐了几句,让王灵寻来笔墨等物,在一片小布帛上挥毫舞墨了几句,便绑在箭矢上。持弓驰马向前,将箭矢给射了过去。    恩,是以张修已死、南郑无生路的实际,劝说张鲁投降。    还以讨逆将军的名义承诺,杀死太守苏固的首恶张修已诛,其余投诚者可既往不咎。    至于张鲁会不会信嘛.......    试一试呗!    劝降成不成,又不会少块肉。    再者,用张修之死来动摇下城内的军心,待赵昂等人到了,攻城也更加顺利点。    而站在城墙上的张鲁,见华雄驰马引弓之际,早就矮身躲在了垛口下。    倒也不是张鲁胆怯。    而是华雄“百步之内,例无虚发”的擅射名声,张鲁在进军汉中的时候,就断断续续通过收集情报了解过了。    他想夺汉中,就绕不开华雄嘛,知己知彼也是应该的。    只不过,他倒是白费心了。    华雄射出来的箭矢,直接钉在了城墙的箭塔檐眉上,离城墙约莫两丈高呢!    根本就没有一箭射死他的心思。    待华雄纵马离去后,张鲁便让兵卒们爬上箭塔,将箭矢给取了过来,展开绑着的小布帛,细细一看,便陷入了沉默。    因为华雄那句“首恶已诛,余者不咎”的承诺,对他来说实在太慷慨了。    如今,他扼守南郑城池的兵卒,只有千余人。    这点兵力,是无法守住城池的。    没办法,对于南郑来说,他是外来者。    在攻杀太守苏固的前提下,当华雄举兵攻城的时候,别说发动城内青壮帮忙作战是想痴心妄想了!    他还要分兵巡视城内。    以防城内的豪强大户聚拢私兵趁乱打开城门,来个里应外合!    退一步来说,孤城不守。    米仓道已经被华雄占据,他的麾下在没有援军作为坚守希望的话,有多少人愿意跟随他打一场必死之战呢?    也就他张家的那点私兵了吧!    只不过,华雄的条件很慷慨,但不代表着他就能接受。    他的家眷与宗族,除了仲弟张卫随征来汉中郡,其余都在蜀中,在刘焉的眼皮底下呢!    他要是投降了,刘焉难道不会举起屠刀吗?    呵!    刘焉虽然已老迈,但出于杀鸡儆猴的考虑,都不会有妇人之仁!    唉,要不,玉石俱焚吧?    在城破之际,纵火烧了邸阁里的粮秣,以及毁掉官署里堆积的税收资财,再加上自己不屈战死,刘使君就不会追究我战败之过,转而善待我家小了吧?    张鲁心头上,泛起各种思绪。    也收起小布帛塞入袖子里,缓缓起身,又继续伫立而望。    这一次,他目光眺望的方向,是西北边的阳平关。    因为他的仲弟张卫,就是奉他命带着八百兵卒,往那边而去的。    至于张卫如今处境如何,张鲁不想去斟酌。华雄都带着骑卒来到南郑了,张卫的结局是什么,不言而喻。    或许,他不应该让张卫跟来汉中的。    毕竟此战,是张家的机遇,也是生死考验。    一开始就注定了,不成功便成仁。    唉,罢了,多思也无益。    张鲁缓缓的耷拉下了眼皮。    夕阳已西下,夜幕自然也会随即降临,还徒然伤神作甚?    就在张鲁心中有了决断后的第三天,意外却是降临了。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