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三章 工人下岗 (第2/4页)
长,您到传达室稍坐会儿,我去车库把您的专车开过来。” “不用开我的车,你去把面包车开过来吧,”石原叮嘱司机说。 公司机关大装修后,公司主管行政的付经理何春来请示石原,想把公司机关的五部小车换成新车。石原开始没同意。他说,公司经济形势刚刚好转,这时购车不合适。何付经理说,我找您之前,我问过陈总经理,他跟我说,下个月外埠广珠公路能给公司打过来五百万元工程款,公司能有条件换新车了。 石原没再坚持自己的意见。 公司这几辆小车确实也到了该报废的年龄了。石原告诉何付经理,把他原来坐的雪佛莱专车换成全自动档的桑塔纳就行了。可是,没想到,换回的车变成了奔驰。总经理的捷达换成了宝马。其它三辆小车也都提高了一个档次,换成全自动挡的捷达车。石原一看到新车就急了,批评何付经理为什么不听招呼,随便改变换新车的型号?何付经理很委屈,他说,我派人购车前,陈总经理给我打来电话,特别叮嘱我都换成什么样的新牌车型。我说了您的意见,陈经理说,就按他的意见办,到时他对您解释。陈总没跟您通气吗? 石原说没在说什么。他执意要把自己的新车退掉。何付经理告诉他,要退车,只能按二手车处理,我们的损失就大了。损失大也要退。石原铁了心要把给他买的新车退掉。何付副经理无奈,派人到4s店将奔驰车退掉,给他换成了他要的桑塔纳牌小轿车。 陈总经理知道石原退了新奔驰车,从外埠回来找石原解释道歉。要将自己专用的宝马车给石原用。石原没有接受。石原说,你对外的应酬比我多,坐好一点的车,让外人也不敢小瞧咱们。你只要能把公司的经济搞上去,企业有盈利,比让我坐什么好车都强。我坐桑塔纳就挺好。 尽管这样,石原还总感觉坐新车不如坐旧车舒服。所以,他下基层,一般不坐他的专车去。也就是到总公司开会或外出办事他才坐这辆新桑塔纳牌小轿车。 在去三分公司途中,石原从坐在前排的座椅上转回头,问坐在后一排的工会主席小马:“职工合同制的签约,各单位都搞完了吗?” “都搞完了”小马答。 “签约的具体状况都统计上来了?”石原又问。 小马回答说:“我们这次进行全员合同制签约,有百分之八十职工与企业签订的是无固定期合同,有百分之十五的职工签订两至三年期的合同,有百分之五的职工签了一年期合同。签订一年期合同的职工大部分是新参加工作不久的大中专毕业生。我们公司七八年从北京各远郊区县招来的到农村插队的一千多学生,几乎签订的都是无固定期合同。” 石原听了小马介绍,像是对坐在后面的小马和林娜娜,又像自言自语地说:“看来用合同制的办法,也解决不了企业的富裕人员问题了,按条件,职工与企业签订无固定期合同,企业没活干,你也不能随便解雇职工的;有活干,更不能解雇职工了。”石原说到这儿,停顿了一下,对他俩人说:“你们俩也好好想一想,商量一下,咱们能用什么办法解决三分公司工人要求上班问题?” 林娜娜从后排座椅挪到与工会主席小马一排的座椅上,对石原讲:“石书记,我就搞不明白了,三分公司是原来老三队的底子,老三队是公司的样板队,他们队的工人个个都是好样的,怎么现在实行市场经济了,搞承包了,队上工人们就不能用了?” 石原没有回头,但他注意听着林娜娜的讲话。 小马接过林娜娜的话说:“其实,让工人下岗也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。在计划经济年代,我们华政建设搞得就是人海战术,干活只讲产值,不顾成本。那会儿,哪个施工队到生产旺季时,不都是从河北省偏远山区,招来大批合同工,参加施工建设。正式工人大部分成了对农民工的监督者,很少有正式工再干活了。现在实行市场经济,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了,施工队的工人回到了他们应有位置,再让他们干活儿,他们也干不动了。分公司为了盈利,让工人下岗,请农民包工队来干,也是情理之中的事。” 小马说到这里,叹了一口气说:“本来我这个工会主席不应说这话,应该站在工人一边的,维护他们的利益。可是,我要同情他们,就会影响公司整体经济效益。” 小马突然想到一个主意,对石原说:“石书记,您看这样行不行,我们到三分公司后,与三分公司领导商量一下,让这些工人自己组织起来,成立工人包工队,让他们推举有能力的工人担任包工头,在施工时,优先使用自有职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