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奥运金牌是我的[花滑] 第600节 (第3/3页)
得很。”于谨说道,“看吧,这个星期又得延长上冰时间了。” 法国站回来之后,丛澜宣布退出gpf,当时冰迷们心疼之余不禁嘀咕,猜测丛澜是不是真的跟法国这个地方八字不合,怎么去一次就伤一次,坑得很。 连紧张兮兮的张简方都来问于谨了。 伤病是没办法避免的,所有人都知道,于谨不认为这是什么玄学,只能说刚好到了这个时机罢了。 丛澜不去法国站也有后面的美国站,总之哪一个都可能会复发,她的旧伤和高强度的训练导致的劳损,就是个不定时炸弹,早晚得炸。 他觉得提前炸了总比后炸了要好,起码留给丛澜休养的时间会多一些。 之后也确实减了三分之一的训练量,让丛澜有了喘息的空间。 只不过现在看来,接下来会更辛苦了。 这样算下来,一减一加,得,又平均回来了。 迟敬涵还有最后一个问题:“你的技术难度已经是首屈一指了,为什么还要坚持做到呢?你的失误是不影响你的节目完整度的,换句话说,正是因为你的技术配置太难了,才让你的节目这么难做到,不管是三个四周还是4lz,这些都是你的荣耀,你已经做到我们心里所能幻想的高度了。” 很真诚的一个评论,丛澜颔首,说着谢谢。 随后,她回答:“08奥运的时候我们的格言我们的精神是更高更快更强,运动员本来就是要做常人所不及,不论哪一个项目,我们都在挑战人体极限,比如三周半,比如四周跳,比如更多四周跳的自由滑,这应该是一条永无止境的路,要走得宽,也要走得远。我自认为现在走得还算宽敞,那么,我就要将一部分精力重新放到走得远这方面了。” 花滑应该有技术难度,因为它就是个竞技项目,所以要走得更远,越来越远; 但它也兼具艺术性,要好看,要内核,所以要走得更宽,越来越完善。 人不可能在走得宽的时候,去走到更远更远的地方,是以,上两个赛季丛澜没有做三个四周跳的配置。 她能做到的,所有人都知道,她是可以的。 但她放弃了。 2015赛季的《风暴》《荣耀》,2016赛季的《第一乐章》《第二乐章》,因此才会出现在花滑赛场上,才能成为每一个冰迷不可不看的经典赛场回顾。 “我用两年来沉淀,这个赛季重启节目,有人说这是炒冷饭,是回锅肉,但我觉得这话很不对,特别的错误。” 丛澜半点都没委婉,否认了这类评价。 “我的短节目也好,自由滑也好,都有了更大的进步,相比2015年,它们精进了,从难度和艺术性两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,这就是我想要做的事情,也是我一直在坚持的。” 她对于谨说,4s放在那个位置超酷的! 歌者灵魂嘶吼,角色死亡顿悟,4s在此腾飞起舞,难道不是最佳的配合吗? 谁能这样做? 除了丛澜,谁又愿意这样做? 可她就是这样做了。 吃力不讨好的下腰鲍步起身后随即进3a,她做了; 滑出后高踢腿,她做了; 压缩时间也要腾出来的超长燕式巡场,她做了; 3a的夹心跳,她做了。 表演滑里都敢放4t3a来满足观众们的期待,她喜欢炫技,但炫技是基于她坚实牢固的技术基础。 丛澜离开了采访区,后续这段内容播出时,迟敬涵的声音念了一段旁白。 “她有着油然的使命感,让自己变得更好,让花滑变得更好,让人们的目光所及之处不是粗糙潦草的跳跃,而是与音乐合二为一的冰上演绎。兼顾难度与艺术并非易事,但丛澜做得很好。” 自从冰协官号放出队内测试赛信息之后,蹲等视频的冰迷们腿都麻了,终于在内部赛事结束两天的晚上,看到了这场比赛的剪辑版本。 有完整节目的没几个人,丛澜当然在其中。其余的整个录播就要自己去看了,央五不播,但会把资源传到网络上去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