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162节  (第2/2页)
    丫头媳妇们忙给大奶奶裹紧披风,紧跟着山姜出去。    才在产房躺好,下一阵疼就来了。    孟安然呻·吟出声,额角沁出密密的汗。    纪明遥的心也揪了起来。    她没生过孩子,更没给人接生过,虽然写出了一本书,里面的案例也并没有一件是她亲身经历。    从头至尾,她只是提出想法、提供资金,找到专业人士集思广益,再整理总结,上交皇后而已。    纸上谈兵再多,现在,她也只能等待。    好在,王平家的很快带了产婆回来。    产婆摸胎位,看宫口。    怕嫂子尴尬,纪明遥自觉避让到外间。    她竖耳听着产婆说的:“宫口才开了两指,淑人且不用心急,先吃些东西补足力气……”    纪明遥握紧了手。    等她……生孩子那天,也会经历嫂子现下正在经历的一切。    比如,承受疼痛。    比如,被陌生人看身体。    生老病死,人生大事,不需避讳医生,她明白。产婆也“见得多了”。    可道理是一回事,真正面对又是一回事。    产钳出现,是极大降低了孕产妇女的死亡率。可它不是仙丹神药,不能确保每一个产妇都能活下来,更不能确保每一个产妇在生育后,都能完全恢复健康,毫无症候遗留。    这只是一样好用的工具。一个简单的,帮助把孩子夹出来的工具。    纪明遥轻轻吐出一口气。    崔瑜比太医先到家。    纪明遥退出产房,和大哥一起等在院中。    她觉得,嫂子应不希望太多人看见自己生产时的情状。    尤其她和嫂子只是妯娌,并非亲姊妹,关系虽好,也不到可以直观对方狼狈、痛苦模样的地步。    天冷,崔瑜有心想劝弟妹回房坐着去等。但弟妹坚持不肯。    他心焦如焚,也着实没心情再劝,只先把这情分记在心里。    这是他第三次等待夫人生产了。    但每一次,都和第一次一样恐慌。    他什么都做不了,只能等在外面,等产婆出来报喜,说“夫人生了一位千金!”    一声又一声痛呼,清晰传入纪明遥耳中。    只听声音就能明白,那是肉·体承受不住的痛苦。    这是她第一次,亲耳听到妇女生产时的声音。    她敢吗?    敢于承受这样的痛苦,拼上自己的性命,只为生下一个——或许多个——流着她和崔珏血脉的孩子吗?    呼出的气在空气中凝成白雾,又随风消散。    纪明遥没有说出疑问,自然,也没有人对她回答。    -    午正三刻,孟安然平安娩下一个男婴,重六斤八两。    她生得很顺利,没用上参汤,更没用上产钳。    为让产妇安心休息,纪明遥主动告辞回房,从此刻起,让所有管事到西院回话。    她先派人给左邻右舍和各亲友家中报喜,又让观言亲自去翰林院告知崔珏。    但给家下人的赏钱怎么发?    纪明遥派青霜去问:“是照当年令欢、令嘉的例,还是多加些?”    毕竟,这是崔家下一辈的第一个男孩。    男女之别。    嗐。    她没让自己再想下去,先传午饭。    正午时嫂子正在紧张关头,谁也没心思吃饭。    现在下午两点了。一缓过来——真是好饿!    半碗饭下肚,青霜回来笑说:“大爷说就照两位姐儿的例,不用特意多添!还说再辛苦姑娘这几日,等新年放假,大爷一定把事接回去,让姑娘过个好年,好好歇歇!”    纪明遥的心情忽然就轻松了些。    “谁吃完饭了?快来帮我算赏!”她忙说。    “我算。”崔珏迈入房中。    他摘下斗篷,先笑:“夫人快安心吃饭。”    大哥有了子嗣,嫂子今后当能安心了。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