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158章  (第1/2页)
    沈钦言能做到一品官,是真的有本事。大启如今还有偏远之地,官府管理松懈,地方官都是本地人推举,有些是家族势力,有些是真有才干的人,女官都出了几个。他流放过去,一年不到,就让当地百姓信服,推举成了当地县官,奏请天子,许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。    这么多年,皇上也没有再提过沈钦言,冷不丁收到他要回京的消息,上下都没有打点,各省巡抚正值壮年,江老三还查了目前的“萝卜坑”,没发现有合适沈钦言的地儿,自以为体察圣意,把沈钦言摁在了南地。    而提议沈钦言回京的人,是太子党。    江老三以为得罪的人是太子,慌里慌张四处打点,破了财,也吃了些苦头,他现在在吏部的威信直线下降,成了边缘人物,大家都不带着他玩。    看起来还是实权衙门的五品官,实际什么时候被革职都不奇怪。    为消息灵通,他送了二哥儿给老太监。    老太监瞧不上他,消息给得干巴巴。    有个总管太监给程道长面子,透露消息说,沈钦言是圣上想要调回来的人,这是父子之间的默契。    郭先生说,太子不一定真的希望沈钦言回京,江老三误打误撞,反而成全了太子的真实想法,所以江老三的讨好才能奏效。    他的官职,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,正经有实权,卡着文官的选拔。替代者众多,还未到时候,暂留他继任。    何书文讲话像背书,这串消息对他来说很晦涩拗口,他跟江知与说:“郭先生应该会跟你夫君详谈。我就知道一点,江老三好日子到头了。今天太晚,信件出不了城,明天就给丰州寄信,我们要早做打算。”    朝局的事,他们都不懂,也不敢妄议。    江知与把沈钦言的名字记下了。    去丰州赈灾的官员叫沈观,这俩应是一家人。    正应了何书文刚才说的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。    都当官了,是仇是恨,都不会明明白白的展露人前。    只是三叔太松懈了。    他都因沈钦言的事吃过亏,怎么看见沈观去丰州赈灾,还能若无其事,半点消息都不给老家说呢?    年前吃亏的……    江知与算着时间线,今年五月里,家里才收到消息,说三叔要把他送给老太监当侍妾。    这就说明,三叔上下打点,至少用了四个月时间,最后关系通了,想更稳固的维系,才有此下策。    是那个老太监没说沈观会趁机报复,所以三叔才没放在心上?    他料定沈观不敢在赈灾的事上做手脚,偏偏沈观胆大包天,想先斩后奏?    不论如何,敌手已定,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