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97章  (第2/2页)
些年就这么凑合着过,时不时还拉扶族亲。    江致高稍想想,就知道族长过去讨不了好。    又不是一族人,要讨方子又要塞人,给了一个不够还想什么好处都占了,不骂他骂谁?    他不答反问:“要是族长跟大伯闹僵了,你站哪头?”    江玉昭翻白眼:“我个女儿家,还指望我跟你们这些男人一样,讲究老祖宗的根呀?谁给我饭吃,我就向着谁!”    正聊着,江在昌又走到了豆制品加工坊,今天买豆腐的人多。    中午没买上的,还预定了晚上的豆腐,他们下午抓紧做,晚上都能卖了,忙得脚不沾地,也忙得红红火火。    江在昌叫人出来说话,人忙得很,晚了会儿出来,被他劈头盖脸一顿骂。    这人委屈:“怎么了?这生意得做啊,您不知道,我们铜板都收了,一下午要赶三两银子的货,饭都没吃两口……”    出来肯听他说两句就不错了。    江在昌还想骂。    依着从前的性子,是要把加工坊的人都叫出来骂一顿。    近十几年过多了好日子,拉不下脸,就训他们不知道拉拔族亲,指桑骂槐的。    这头的事儿,转眼就传到了宋明晖耳朵里。    宋明晖全当没听见,给谢星珩盛了一碗丝瓜蛋汤,又给江知与盛了一碗。    他心情好得很。    有阮师爷亲笔写的名录,最无法自证清白的一环解决,后事无忧。    宋明晖目光赞许,夸了谢星珩两句。    平心而论,他家这赘婿要比二房的致微机灵。    谢星珩听久了“珩儿”,表情麻木。    江知与算着日子,就这几天,采办的人应该会回来。    往年都要八月份回来,踩着日子送去京都。    今年礼单换了,都是便宜货色,也是常见物件,耗时会短些。    用这些便宜货,把空荡荡的家填实,就万事俱备了。    饭后,谢星珩带着来喜,还有他的书童芒种和夏至,去给枫江书生送考篮。    不算谢星珩,枫江有三个书生去应考乡试。    考篮三只,笔墨纸砚俱全,另有盘缠五两。    这三人,谢星珩把他们分为背锅侠许行之,还有人品不好的应声虫。    送了考篮,四个人坐一块儿,谢星珩问他们要不要一起去赶考。    他们早有此意,对京都不熟,怕走错路,有个熟人带着是好事。    谢星珩便讲:“出发时日还未定,我跟堂哥商量好,会来通知你们。到时先走水路,到府城转陆路。镖局有船,不用出银子。陆路就看你们租用什么车,我跟堂哥是家里马车,你们三人可以合资,租个驴车、牛车。”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