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九十六章 拳头大就是硬道理  (第1/2页)
    为什么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?    就是因为一个时间段,皇帝的昏庸,奸臣的当道。    还有一个原因,那就是妖孽的出现。    所谓的妖孽,是眼界高、受到的教育层次也高、身份更高。    不要说什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!    想要成为一个开国皇帝,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,更不是那些大字不识,脑袋里面就只有一股子冲劲儿的人,就能够做到。    古往今来,每一位开国皇帝都不简单。    刘邦的确是一个草莽。    然而,他最开始的身份,也是一个亭长。    刘备也是一个中山靖王之后,虽然是落魄的靖王后代,却也读过书,知道什么叫做文韬武略。    曹操还是官宦之家的后代,也曾是西典校尉。    就连朱元璋,那也是时势造就英雄。    为什么说,一个国家想要长治久安,教育是基础?    因为当读书的人多了。    总会出现很多妖孽。    当这些妖孽聚在一起,就会形成一个人才竞争市场。    他们会在一个规则之内竞争。    就算是有一个昏庸的皇帝。    就比如木匠皇帝。    在那样的情况之下,国朝还能够继续运作,国祚也没有一个木匠皇帝而快速衰败,然后大厦倾覆。    当然,昏庸的帝王对于王朝的影响还是很大的。    不然,明朝最后也不会灭亡。    读书人多起来的王朝,传承的确久远,这也是相对的。    在皇权至上的形势下。    就没有一个王朝,可以传承千年以上。    总有那么些昏庸的皇帝慢慢在挖墙脚。    总会有外部的因素结束这个已经腐败到了极点的王朝。    然而。    想要现在的大唐长盛久安,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。    让更多的人能够读书识字。    让他们能够开拓视野,能够提升民智。    百姓们都聪明了。    他们也就知道什么叫做趋利避害,知道什么叫做家国天下。    那些大手一挥,就能够当草头王的人,为什么会成功?    因为他们裹挟的就是愚昧的民众,用这些民众迫切想要得到的利益,用适合他们的诱饵来诱惑他们,从而聚集起来强大的势力。    如果百姓聪明起来,仅仅靠着那些诱饵,岂能够诱惑住他们强大的野心?    贞观六年初的第一件大事。    自然是各地学宫开始招收学子,轰动了整个大唐。    这样的热度,差不多持续了三个月。    每一天,百姓们开口必谈学宫。    大唐时代周刊也会报道各地学宫的情况,比如招收的学子有多少,比如招收学子发生了那些感人的故事。    以及,前三个月出现的第一名,出现的聪明学子。    王玄策、裴行俭、秦怀道、李嗣业等等年轻的俊才,纷纷开始了扬名之路。    第二件大事,自然是佛门之论。    如果不是大唐时代周刊刊登永州的寺庙,如果不是白蛇传这本书的出现。    大唐百姓还以为,佛门真的能够给他们带来平安,真的能够消除他们的疾病,还能够给他们富裕。    只有当血淋淋的事迹摆在眼前的时候,他们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