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137节  (第2/3页)
我受苦的。”    “谁?跟谁许诺?”赵母一脸复杂,“你是指骆驼?”    隋玉点头。    赵母看她像看疯子,一头牲口,搞得像个人,她听这话难受,心口像是揣了个马蜂窝,走出去劈会儿柴才好受些。    ……    正月二十,赵西平领回今年的俸禄,他拿回一千钱。而在这二十天,客舍里饭钱收入就足有一千一百多钱,刨除买米买面买油盐的成本,隋玉赚了七百多钱,加上客舍的住宿费和他的俸禄,她手里有两千四百七十钱。    赵家十一口人跟着商队离开时,隋玉拿出三百钱给赵西平,赵西平又拿去给他爹。    “三叔,今年过年我们还能过来吗?”赵大郎问。    “年底再说。”赵西平语意不详。    第149章 试探    汉商东归,胡商西去,散商和旅人也跟结识的商队走了,短短几天,客舍里的人走光了,城北客舍一下冷清下来。    三个官奴外加两个女帮工,五人合力拆洗床褥,紧闭了一冬的门窗敞开,带有寒意的阳光从门窗之间漏进去,驱散屋里的臭气。    “住这间屋的人真是不讲究,床罩盖得滂臭,像是没洗过脚。”殷婆子嫌弃死了。    “男人都是这臭德行,懒的很。”女帮工解下头巾蒙着脸,好歹能遮遮味。    “对了,洗床褥能用热水吗?”另一个女帮工问,“这时候的河水好凉,今天早上河边还结冰了。”    殷婆子揽下活儿,说:“我待会儿问问主家。”    隋玉当然没意见,她受过冻疮的苦,哪会再加害曾经的自己。    隋玉正在炒花椒和豆豉,之前做的一坛大酱坏了,她琢磨着八成是因为煮过,把大酱里的菌给煮没了,再装坛就放坏了。这次她打算用生大酱,里面兑上炒熟的花椒和豆豉末,看还会不会坏。    忙活半天,半坛生酱装坛,隋玉尝下味,口感更丰富,不过因为加了大量的花椒,卖价指定不便宜,这样一来,更多人会倾向买农家自酿的大酱,便宜。    酱坛搬到墙根放着,隋玉起身时突然想到,这个酱做成了,她夏天可以拿来拌凉面啊,花椒粉和豆豉粉吃进嘴里,可比炸出来的油有滋味。    “你一个人傻乐什么?”赵西平进来。    隋玉被他吓一跳,怨怪道:“走路怎么没动静?”    “我只差把地面踩碎了,是你神游去了。”赵西平翻锅盖,问:“没吃的了?”    “你饿了?”    “嗯。”    “那我这就来做饭,没有剩饭了,客舍里没客人,今早没多蒸包子。”隋玉拿盆去舀米。    “姐姐姐——”隋良激动地跑进来,“姐夫,我姐呢?我射中一只野兔。”    这可是他头一次打到猎物。    隋玉从仓房出来,说:“进步不小啊,再练两个月,等春种的时候,你拿上弓箭去地头打猎。”    赵西平拿刀出去剥兔皮,说:“晌午炖兔肉。”    米饭煮上锅,隋玉抓几把干菜用热水泡着,她往灶里塞两根粗柴,拍拍手上的灰走出去。院外空旷的地方都埋上杆子牵上绳,绳上晾着黑色、青色、灰色的褥子和床垫。    “泥榻上铺的干草都搂下来,摊放在太阳底下晒晒,晒个两三天再铺上去。”隋玉交代,“殷婆,你留着心,秋天麦收的时候让甘大甘二多运些麦秆回来,浸水里洗去灰,晒干了铺榻上,把这些干草换下来。”    殷婆点头应下。    听见第四进客舍里有说话声,隋玉走过去,是几个人坐在院里搓洗床单和床罩,赵小米和阿水也在这儿,两个大小姑娘脱了鞋,站在温热的水盆里踩洗床单。    “三嫂,今天有客上门吗?”赵小米问。    “没有,估计要等到三月中旬才有客商再走进敦煌。”隋玉回答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