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分卷阅读23  (第2/2页)
话,低着头,谁也不看。    第二十一章 大夫    小丫头求助无门,只好听话的将豆腐放进锅里。    盖上盖子,“加大火。”    秦嬷嬷的嘴角抽了抽,想说话阻止,却最终什么也没说。    “郡主,然后呢?”毕巧这么问,纯属是觉得接下来已经没什么技术活了,是不是可以回去了?    堂堂郡主做一道菜就好了,厨房这种地方,不能久呆。    “毕巧,府上可还有地骨子?”赵淑记得在这一年毕巧有过一此很严重的咳嗽,这年代感冒咳嗽都是不容易治好的,后来毕巧不药而治了,吃得就是枸杞。    枸杞,又名地骨子,有清热止咳之效,在后来的几年后她也曾受冷咳嗽过,毕巧拿出枸杞对她说泡着喝,喝久了病就能好,她还不听。    毕巧点头,“有。”    “去拿几颗来。”    毕巧走后,水已经开了,“现在用中小火。”    露了一手,现在没人敢再有疑议,马上大火转中小火。    赵淑其实不知道该怎么控制这些火,不知道添多少柴算是大火,多少柴算是中火。    从厨房到毕巧的住处,其实不是特别远,来回差不多也就二十分钟。    毕巧回来的时候,锅里的鱼汤已经全白了。    她将一小袋子的枸杞都带了过来,赵淑取了七八颗,洗干净后,放进锅里,再次盖上盖子。    眼看着差不多后,她便让人拿来双耳清花白瓷盖碗盛鱼及汤。    做了鱼汤,她便没有再做其他菜,以前她是不进厨房的,突然一下子会做许多菜,说不过去,鲈鱼汤相对简单,不管别人怎么问,她都能圆过去。    吩咐秦嬷嬷等人做了几个菜后,她便回了沉松院。    刚到沉松院,派去请大夫的丫鬟们都还没回来,永王也去找卫廷司不在沉松院,她坐在抱夏,想着接下来的事。    “毕巧,咱们去书房。”    “哎。”毕巧本就忠心,更不会多问。    来到书房,她提笔写了十张纸,每张纸上都有一个方子。    在现代,她是学中医的,虽然还没正式出校工作,但当年她上学的时候记性还不错,实用的书她都会背下来的。    她的导师经常说不把书背下来,不把每一株药材的药性背下来,到时候是会无心害人的。    开错方子,用错药,古往今来,比比皆是,医者万万不可大意。    写好方子后,外面有人来禀报,“郡主,大夫都已经上门了。”    为了请动这些大夫,丫鬟本可是嘴皮子都说破了,众所周知,永王得罪了太医院院判,大夫们都不是很想搭理永王。    不过,医者父母,他们也不会真的不来永王府,十个大夫,京城三分之一的医馆大夫差不多都被请来了。    “毕巧,你去安排,把这些大夫们伺候好了,一个一个的带来见我。”    毕巧迟疑,“郡主,这……”她想说这对声誉有碍。    “没事,你跟着一起进来。”    毕巧无奈,只得下去请人。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