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23章  (第2/2页)
安禄山的叛军是朝廷边镇精锐,但是郭子仪带兵打仗也是很厉害的,他之前带领朔方军队,已经快要打到安禄山老巢平卢范阳河东三镇了。    要不是皇帝急令郭子仪返回朔方,说不定郭子仪已经攻破了安禄山老巢了。    李泌却笑着说道:“郭平章,我相信你有这个能力,两三年可以平定安贼。可这是将士用命,朝廷支持的最好情况下才能做到的,若是朝廷不安宁,将士不用命,请问您能平贼吗?”    郭子仪愣住了。    大军作战,统帅和士兵很重要,但是后勤和皇帝也很重要。    之前哥舒翰屯兵潼关,本来是有机会耗死安禄山的。    但是上皇李隆基不断的下令微操,要求大军出击,最后葬送了大唐二十万精锐。    由此可见,打仗也不仅仅是统帅就能够决定输赢的。    可是这些,和李泌建议建宁王去陇右,有什么什么联系?    第十四章 寿数    李泌继续说道:“两三载也好,四五载也好,我信任郭平章的能力,但是我不信任这个朝廷能不能撑到那个时候。”    这下子郭子仪也沉默了。    灵武朝廷,说起来是个小朝廷,实际上就是一个草台班子。    西京中大部分的朝臣,其实都跟着上皇去了蜀中。    如今上皇还不知道灵武登基的消息,不少人还在观望,到底要投靠哪边。    除了坚定支持皇上的郭子仪之外,李亨能够依仗的大臣并不多。    更加重要的是,如今郭子仪在小朝廷中名望太高,他已经感觉到了皇帝的疏离。    郭子仪并不是憨直的军将,相反他是一名老练的政治家。    他自然明白,这些疏离来自何方,他也知道李唐皇室都是些什么玩意儿。    天子本就是刻薄无情,而老李家的血脉中,就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基因。    上皇李隆基,也是靠着非常手段,宰了自家不少亲戚上位的。    对血脉亲人都是如此,像是郭子仪这种掌握大权的军头,李亨的态度自然可想而知。    虽然郭子仪已经多次自污保全自己,但是李亨对他的忌惮越来越深。    李泌说道:“论武略,皇太子不如建宁王。论文学,皇太子也不如建宁王。皇太子唯一所占的,就是多年的嫡子身份。”    郭子仪疑惑的看着李泌问道:“既然如此,为何不拥立建宁王?”    李泌叹息说道:“贤能是不是贤能,个人有个人的标准。”    “郭平章觉得建宁王贤能,那别人可以也可以觉得别的皇子贤能。陛下的子嗣也不算少了。若是人人都有自己的算盘,那么灵武朝廷还能经得起折腾吗?”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