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我在修仙界长生不死 第144节  (第2/2页)
 周易闻言发出爽朗笑声,说道:“这般天资聪慧,平日里莫太过苛责,贫道观其面相……”    陈靖面色一紧,既希望儿子有前途,又怕道人说出什么惊骇之言论。    “平平无奇,这辈子注定没什么成就,不若少安排些功课,无忧无虑,富贵安乐。”    童子闻言高兴的直拍手,只看着道人愈发亲近,恨不能与自己爹换一换。    “多谢道长。”    陈靖声音中难免带着苦涩,任谁说自家儿子没出息,也是这般模样。    反而旁边的小姑娘,颇为不服气道:“一个人如果只凭面相,便定了这辈子成就,那读什么书考什么科举,都去看面相就行了!”    “说得有理。”    周易赞许点头,十来岁小姑娘能有这份见识,已经是极为了不得。    小姑娘本以为道人会反驳,说些道门经典来证明面相,没想到竟点头赞同,一时间气升半截不上不下。    陈靖却是吓了一跳,仙俸司那些高人,一个个表面善良温和,实则心狠手辣,连忙躬身道歉。    “小女不知规矩,万望道长宽恕。”    “她本就说的有理,何须道歉。”    周易笑道:“陈居士日后有难抉择之事,可以多听听女儿的主意……龙睛凤颈,贵不可言之相。”    后半句没有说出声来,而是传音入密,只在陈靖耳边响起。    陈靖闻言半喜半忧,一时不知该如何叙说:“道长有所不知……”    周易稍稍思索,说道:“可是祖上血脉非凡,如此一来,这般面相却是灾祸了。”    “道长真乃神人也!”    陈靖无奈道:“陈家祖上可以追溯至开国时期,据族谱记载,由于圣后族人死于兵灾,于是圣皇将麾下三子,改李为陈延绵后族。”    “竟有如此渊源!”    周易叹息一声,难怪看小姑娘有些面善,沉吟片刻挥手洒落灵光。    灵光落在小姑娘体内,原本楚楚动人模样迅速收敛,凌厉、聪慧气质消散,变成了普通少女。    陈靖察觉女儿变化,深深躬身拜谢:“道长恩德,陈某感激不尽。”    纵使数百年过去,陈家一族靠着祖上余荫,无论换谁当皇帝,也会多加照顾,荣华富贵不缺。与之相比,当年觉得三殿下倒霉的那些人,其家族早已在一代代斗争中没落。    周易说道:“麻烦陈居士寻些史书来,从圣皇……凤阳国末年至今,记载越详细越好。”    陈靖连声答应,陈家藏书阁有不少正史,又遣人去交好家族去借阅孤本。    又叙了会话,方才告辞离去。    夜间。    周易没有打坐练功,也没有参悟雷法,布置下警戒阵法后,躺在床上和衣而睡。    翌日清晨,日上三竿。    “呼——”    “好生舒爽,身子仿佛轻了几分。”    “多少年没有这般纯粹的睡过觉了?一百年,三百年,还是五百年?”    周易长长舒了口气,伸展了下四肢,从床上起来后打水洗漱,如同凡人一般没有施展任何法术。    打开院门。    外面站了不少人,或捧着,或抬着,或挑着,全是一摞摞书册。    陈靖在门外侍候了许久,见门开了方才出声说道:“道长,昨日一宿忙活,寻到了几百本史书。其中大部分是正史,也有不少野史,读起来比正史有趣些。”    “辛苦了。”    周易挥挥手,所有书册收入储物袋,说道:“刚刚熬好了粥,居士要不要喝一碗?”    “荣幸之至。”    陈靖吩咐管家,莫要让下人传出任何风声,小心翼翼的迈步进了院子。    “居士无需这般模样,贫道就一普通修士。”    周易盛了两碗粥,又取出几百年前腌制的人参咸菜,笑着说道:“这乾京城中不少修行之人,尤其那皇宫方向,气息毫不遮掩,陈居士应该听过见过不少。”    “不瞒道长,陈家还有祖传的归元功。”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