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六章 乐群堂里接风宴(下)  (第1/2页)
    (萝莉娘出没,打劫收藏,打劫推荐票,吼吼)    虽说民间老话,“好男不吃分家饭,好女不穿嫁时衣”,可为人父母的,有哪个舍得找个穷女婿,让女儿吃苦受穷。    别说是安陆州,就是在大明朝,亲王府的郡主想要“高嫁”,怕也不能。剩下的就是矬子里挑大个,寻富足省心的人家。    王琪与沈鹤轩,说起来,两人共同点是“有车有房、父母双亡”。王琪情况不必说,沈鹤轩虽是沈家长子嫡孙,可父母早逝,现在当家人是他嫡亲二叔。    这般想着,道痴微微露出几分古怪。这样论起来,自己岂不是也是好女婿人选?上无父母、祖母年迈、有个姐姐成亲在即。    唯一的区别时,王琪与沈鹤轩都是世家宗房子弟,成年后会以一个房头的身份,同叔伯们均分家产。即便一辈子无所事事,分到的家财也够他们一世嚼用。道痴么?不用等成年,名下已经有自己的产业,生母的三十亩嫁妆田,还有在外九房与顺娘均分{ 后得的那六亩田。    关于地租之类,道痴已经做过些了解,因湖广地处江南,庄稼可以一年两收,所以中田地租一石稻子;上田一石半。那三十亩嫁妆田先不论,只说外九房十二亩祖田的租子,在没有天灾的时候,一年能收上来十三石稻子的租子。    稻子磨成米,出息只有七成,如此十三石稻子就是九石大米,米价是每石七钱,算下来一年的租子就是六两三钱银子。因大部分米都需要留下做口粮,能换银钱的粮食有限,基本没有什么银钱到手。    外九房厨房里,只有一小缸大米,剩下的是换的小米。只因大米一石能换小米一石半,让家里多吃几顿干饭。    想着这些,道痴心里竟生出几分思念来,想家中的祖母与姐姐,想西山上的老和尚与虎头。    这时,便听到“哎呦”一声。是小陆炳,捂着肚子,小脸缩成一团。    “怎么了?”道痴见他小脸泛白,不敢轻忽,带了几分紧张问道。    陆炳有些不好意思地道:“早饭时多吃了几块炸糕,肚子里闹得慌,怕是得去净房蹲一会儿!”    道痴立时无语,开了门,给他指了净房的位置。    陆炳捧着肚子,飞似地去了。    道痴回头望了望上房,隐隐地传来阵阵说笑声。他不愿回去凑热闹,便踱步走到外头来。    刚走进大成院,迎面正好过来个老嬷嬷,后边跟着许多提了食盒的俏丽丫鬟,大步流星地往乐群院来。    见了道痴,老嬷嬷脚下一顿,道:“老奴奉王妃之命,过来送酒菜,王小公子切莫走远,稍后就要开席了。”    道痴忙道:“谢谢嬷嬷提点,我只在前院转下,马上便回去。”    老嬷嬷笑笑,带了丫鬟们继续往乐群院去了。    道痴摸了摸下巴,这嬷嬷多半就是范氏口中所谓的“周嬷嬷”,令人奇怪的是的,她像是确认过自己的身份,可自己进来这小半日,并不记得曾见过她。    道痴一边想着,一边环视大成院。    明日开始,众人就要在这里学习。    虽说对第一进院的两个藏书阁还有些好奇,可算下时间,席面该摆上,不好再耽搁,道痴便想要转身回去。    这时,便听到“啪叽”一声。    道痴顿住脚步,顺着声音望去,便就角门口趴着一个青衣小丫鬟,旁边歪着只红漆果篮,里面装了半蓝李子,还有不少散落在地上。    还有三、五枚紫红的李子,滚到道痴这边。    道痴弯腰拾起李子,走了过去。    那小丫鬟像是擦伤了手,翻身坐起,捧着手腕,眼泪在眼眶里打转。    她不过八、九岁年纪,梳着双鬟,白白嫩嫩,看着十分可怜可爱。瞧着她提着果蓝赶路匆忙,当时从厨房那边过来。可是厨房竟然打发这么丁点的小丫鬟送东西,也委实不像话。    道痴近前,将歪倒的食盒方正,将手中的李子搁了进去,又去捡其他掉落的李子。    那小丫鬟这时才发现竟有其他人在,连忙手脚具用的从地上爬起来,眨着湿漉漉的眼睛望着道痴,满眼的好奇。    道痴的视线从小丫鬟袖口处若隐若现的羊脂玉手串下滑过,一阵无语。无语是无语,到底不好与小孩子计较,便接着将其他掉落的李子捡了,放入果篮。    须臾功夫,道痴便将散落的果子都装好。    小丫头带了几分不自在,低声道:“谢……谢谢……”    道痴晓得,自己不好再耽搁,得立时回乐群堂。可是这一果篮李子,足有四、五斤重,对于一个七、八岁的小孩子来说,确实有些重。    因此,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