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239章 不太顺利  (第1/2页)
    王守仁成功说服蜀成王的消息,通过大明银行的信鸽传递到皇宫的时候。    嘉靖盯着这份捷报,心里极其痛快的同时,也多少有那么一丢丢的负罪感。    接下来几十年中,在自己的带领下,大明肯定会蓬勃发展,因此把钱投入到股票中,肯定是最赚钱的。    然而大明不可能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,这不符合经济学常识。    因此这一代的皇族宗亲们,还能享受到大明发展的红利,然而再往后就算宗族人口不爆炸,也必然是一代不如一代。    当前可以保持高比例的分红,然而过了经济腾飞的阶段,一万股也就能分个一百来两银子就到天了。    随着经济的发展,蛋糕越做越大,正常的通货膨胀也足以让一百两银子贬值的和当下十两银子差不多。    就算正常情况下,这些钱也不够维持宗族的体面,更不用说如果哪支小宗人口爆炸,那就更不够干什么的了。    以蜀成王为例子,就算一切正常,到那时候的分红也不过只有百万左右,相当于目前的十几万。    对这种规模的王族来说,十几万光维持表面上的体面也就刚刚够用。    如果后代中,再有那么一两个败家的,那就只剩下一百万股了,每年的分红也不过只有一万两银子左右。    也就是能够维持个小康水平。    再更进一步,如果遇到败家的后面又生的多,假如后代发展到了一百人。    每人也只能分到一万股了,还不能卖,只能领取每年一百两的分红,按照那个时候的购买力,也就想当于当下的十两银子。    还不如个当兵的一年的军饷多……    但这也确实是能够平稳地甩掉这个包袱的最佳办法了。    对于那些皇族宗亲们来说,要想保证后代的生活不至于大幅度缩水,只能保持对后代的教育,期待家族里不要出败家子。    二来就是不要大量繁衍后代,保持财富的集中。    嘉靖这么做的好处还有一个,就是将所有宗亲的饭碗捏到了手里,完全杜绝了藩王有非分之想的可能。    他的这个策略,其实就相当于是挖了一个大池子,这池子里的水用来养“鸭子”,现在来看池大水多,每个“鸭子”们都高兴的不得了,然而随着后代的增多,每个“鸭子”能够分到的水就越来越少。    这和当前多生孩子就能得到更多的朝廷例支,完全是两个方向。    嘉靖身体内的灵魂,遥望孝陵,双手合十道:    “朱元璋,为了大明,我也只能对不起你那个让子孙后代富裕充足的想法了!相信如果你能知道以后,你的后代能繁衍那么多,把大明拖垮了的话,也一定会支持我这么做的!”    做完这个微不足道的道歉,嘉靖心里那一丢丢的心里包袱也彻底的抛开了。    当下宗族改革已经取得了开门红,当然得趁热打铁。    嘉靖立刻选择了二十九个在去年的京察中排名前列的干臣,奔赴全国各地去和其他的亲王讲讲政策。    除此之外,当然还要大肆宣传。    亲王是用人去说服的,至于那些郡王仅凭宣传就够了。    第一批具有认购资格的只有王,亲王、郡王加起来总共二百三十三人。    其实最重点的目标,还是那三十个亲王,郡王的钱可比他们少的多了。    大明投资集团的股权招募书出来的第一时间,就贴遍了大明银行在全国各地的支行。    王守仁更是在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