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我妻薄情 第4节  (第2/2页)
行礼她就跟着,不然就在一旁静静侍立。    陈、吴、顾三家彼此熟悉,对她的身份一清二楚。    顾莲娘今年十一岁,已是个美人胚子,桃红夹袄鹅黄裙,头簪碧玉,首饰不多却着实精细,娇美可爱。    她拉了陈柔娘,声音不大不小:“咱们玩儿去,有些人识相些,可别跟上来。”    陈柔娘半推半就,跟她走了。    而吴秋娘瞥了她一眼,抬袖掩唇,与陈婉娘咬耳朵。两人不知说了什么,忽而窃笑不已。    程丹若掠过眸光,神色平静。    正四品官的女儿瞧不起民女,很奇怪吗?放现代都不奇怪,何况是等级森严的古代。没什么乐子的时候,拿她取笑,实在是太正常了。    而她寄人篱下,一针一线,一粥一米,都是吃人家的,必须忍下去。    倒是年长的顾兰娘性子温和,朝程丹若客气地点点头。    程丹若便也朝她笑了笑。顾兰娘已经十四岁,亭亭玉立,月白袄水蓝裙,十幅的褶子用线暗暗缝了,风一吹,好似皱起的一池春水。    “程小姐自便。”她也随着姐妹们离开。    程丹若便退到一旁,与黄夫人的大丫鬟说:“我出去走走,表婶问起来,就说我很快便会回来。”    大丫鬟应下。    她这才觑了个空,提着自己的药箱溜出帐子。    其实,只有大户人家规矩多,非要围出个地方。平民并无此规矩,都是一家老少齐齐出动,与男人打个照脸也属常事。    上巳节,本来就是难得的相亲日子。    没有了昂贵的绸缎遮挡,春风的气息更浓郁了些。    河边垂柳依依,即便是大户人家的闺秀们,今天也不必特别拘束,三五人聚在一起,丫头妈妈们跟着,也能走一走,折柳沾水,嬉笑玩闹。    程丹若沿河漫步,眼观四路,耳听八方,寻找结善缘的机会。    然而,今天官禄宫没动静,红鸾星蠢蠢欲动。    前方走来两个读书人,互相吹捧。    “鹏程兄的诗做得极好,难怪学正赞不绝口。”    “诗词歌赋不过小道,为兄倒是羡慕子介的才华,破题常有新意。”    “不过谬赞罢了,当不得真。”    “子介自谦了,连陈大人都对你的文章赞不绝口。”    他们说的不是官话,而是安徽哪里的方言。程丹若只听了个半懂,不由抬头瞥了一眼。    那个“鹏程”大约三十许,颌下蓄短须,黑色纱罗方巾,松花色行衣,典型的士子打扮。而“子介”二十不到,一身天蓝道袍,天青色逍遥巾,肤色白皙,五官端正,称得上器宇轩昂,一表人才。    子介这个表字,加上陈大人的称呼,应该就是紫苏提过的陆举子吧。    长得还可以。    她想,却见陆子介的眼神略过她,径直落到远处的锦帐。    “前面是女眷的帷帐。”他很知礼,“鹏程兄,我等换一处吧。”    两人走远了。    她不由停下脚步,深深吸了口气。    作为孤女,对方对他无意,自然令她松了口气。作为异性,对方一眼都没看,又多少有点不是滋味。    程丹若抿了抿唇,压平衣角的褶皱。    她今天穿着蓝色对襟袄,下面是白色挑线裙,搭配再也不会错。只是,古代的染色技术不发达,布料又非上乘,总有种说不出的黯淡。    程丹若叹口气,决定转换阵地。    河边太浅,人还多,除了玩耍的小孩子,看不到什么潜在客户。    她调转方向,决定上山。    春日草长莺飞,暖风徐徐,吹得人十分舒服。    山上地势高,向下望去,便脱离了一座座困人的帷帐,能眺望到远处无限开阔的世界。    程丹若瞧着瞧着,便看住了。    这是古代的松江府,即是现代上海市的松江区一带。    离她熟悉的年代,差了三四百年的光阴。    她没法将眼前的场景,和几百年的钢铁丛林对应起来,也不知道自己今天站的地方,是上海哪里。    浦东?金山?陆家嘴?    全无熟悉的痕迹,只有地名让她怀念。    一晃眼,穿越也有十二年了。    十二年前,她坐的车子翻下山崖,跌入滚滚江水,再醒过来,却变成了一个三岁女孩。    时至今日,程丹若也不清楚是魂穿还是身穿。    如果是身穿,为什么身体会缩小,还有一个同名同姓同模样的小女孩,正好也是落水?如果是魂穿,又为什么会把当时的随身物品一起带过来?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