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假千金回家种田了 第14节  (第1/2页)
    杜金花被问的,心里骤然一酸,但她没表现出来,骄傲挺胸:“这孩子心眼实在,要拉拔侄子呢!”    会识字,不藏私,愿意教,多好的孩子!    啊?这让几位嫂子心里一动。不光金来是她侄子,她们生的娃,也是她侄子呢!    “我家牛蛋,能跟着听听不?”大嫂试探道。    杜金花没做声,扭头看闺女。    教书这件事,杜金花不可能做闺女的主,闺女想教就教,不想教就不教。    “好啊。”陈宝音脸上一点难色都没露出来,轻笑一声,点头答应了。    杜金花问她:“宝丫儿,你教得过来不?孩子都皮。”这么丁点儿大的孩子,正是上树下河,调皮捣蛋,不好管教的年纪。    “不用,不用宝丫儿管教!”二嫂兴奋道,“我们自己管。敢不听话,屁股打烂!”    陈宝音笑道:“那就教得过来。”    她料到了。教了自己家的娃,那大伯家的娃,能不管吗?这是骨肉亲戚,打断骨头连着筋的。    “哎哟!宝丫儿真敞亮!”几位嫂子高兴极了,连忙喊自己孩子过来,“来,喊姑姑!以后姑姑教你们读书识字!”    “识字?姑姑是教书先生吗?”    “不然呢?”大嫂在牛蛋屁股上打了一巴掌,“喊先生!”不能喊姑,喊姑没威严。    “先生。”牛蛋被打得一个趔趄,揉揉屁股喊道。    其他几个孩子,也被亲娘按着喊起来:“姑姑!”“先生!”“姑姑先生!”“先生姑姑!”    逗得陈宝音直笑。    嫂子们也笑,老天爷开眼哟,多好的机会,自家娃能识字,还不要银子!    “虽然是自家人,束脩还是要奉上的。”大伯娘开口道。    杜金花的脸色好看了一点。    就算是亲戚,也得给束脩!教这么多孩子,多累呢!那都是耗心血的活儿,吃多少粮食能补回来?    可怜她的宝丫儿,来到家里,吃也吃不好。    只不过,大家是一家人,如果像私塾那样正经收束脩,就外道了。杜金花心里想着,慢慢说道:“我才给宝丫儿扯了两块布,做她秋日穿着。这天冷得快,过不多久就该穿棉衣了。”    大伯娘立刻道:“这你不必愁!交给咱们了!”说着,她看向几个儿媳,“莫说宝丫儿教孩子们读书,便是什么也没有,宝丫儿刚回来,咱们也该添送些,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戚呢,是不是?”    嫂子们一齐应道:“是!”“很是!”“宝丫儿妹妹的棉衣,交给咱们了!”    棉衣要暖和,就得续多多的棉花。棉花很贵,但几个孩子想要读书,正经拜师的话,可不止这点儿。    女人们心里算得清楚,孩子要读书识字,除了拜先生之外,还要购置书籍,要买笔墨纸砚。没有这些,谁教你家孩子?但宝丫儿就不一样了。    几个嫂子们心里是欢喜的,摸着自家孩子的脑袋顶,只觉仿佛看见了希望,眼睛里涌满了光。    “家里孩子多,若是都教,我也心疼宝丫儿。”这时,大伯娘说道。看了一眼自家孩子们,对陈宝音道:“宝丫儿考校考校他们,看看谁有资质。有资质,咱再教。没资质的,咱不费那个力气。”    陈宝音的表情有些微妙,有点想笑。大伯娘哪里是要考校孩子们的资质?分明是要考校她,看她有没有本事教孩子们。    也好。她点点头,笑道:“我准备教金来和兰兰《千字文》。不若我背诵一遍,看看小家伙们记得多少?”    这个好!大伯娘眼睛一亮,笑眯眯道:“都听你的。”    陈宝音便笑着点名:“杏儿,牛蛋,石榴,石头,桃花,柱子,虎头,来,站好。”    嫂子们很惊讶:“不用教杏儿她们。”    “咋不教?”开口的是杜金花,“我家兰兰就一块教的。女娃识字,长大了好说亲!”    杏儿最大,十岁了,对嫁人这事儿有朦胧的概念,双手扭着,有些拘束。    大嫂道:“这么多孩子,宝丫儿你教得过来不?”    “不难的。”陈宝音笑眯眯道,“教背书时,我读一句,他们读一句。教识字时,我写一个字,他们跟着写一个字。每日我会布置课业,次日检查。不听话的,就不教了。”    不听话的,就不教。但现在,他们还没有不听话,所以都教。    嫂子们沉吟着。    “教,都教!”仍是大伯娘,拍板道:“杏儿,好好儿看着弟弟妹妹们,知道不?”    杏儿点点头:“嗯。”    十岁的姑娘家,已经很能干了。她把弟弟妹妹们安置好,站成一排,听姑姑读《千字文》。小姑娘生着一双杏眼,清澈明亮,模样乖巧。    趁机,大伯娘对杜金花使了个眼色。    “咋?”杜金花跟进屋里。    大伯娘在床边一坐,解开包袱,是杜金花带过来的两块布。她抖落开,思量着从哪里裁剪,口中说道:“宝丫儿也十五了吧?你啥时候给她说亲?”    话刚落地,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