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分卷阅读52  (第2/2页)
了翰林院编修, 谢臻入选庶吉士, 同在翰林院,同期里只他们两个年纪相近,旁人常常见他俩在一块儿, 其实仔细一看, 都是谢臻在说个不停, 霍砚的嘴却总是闭着。    朱凌锶自打见了谢臻,总叫他到文华殿说话, 又怕显得太露骨, 便又叫上霍砚,君臣三人坐在文华殿的书房里,喝着紫笋茶,谈天说地, 十分畅快。    一日说起霍砚殿试的文章,朱凌锶赞不绝口, 谢臻却说, “轻赋, 清吏, 青天,干涉众多, 依我看, 只要做好最后这一样就行。”    他的文章,写的是,“治国之道, 在于刑狱,”说的是要严明法度,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审判和执行。    倒与霍砚的最后一样,不谋而合。    霍砚道,“你来说说,减赋税而济民生,严吏治而少贪墨,这两样说起来,哪个比你的刑狱分量轻。”    谢臻一笑,“我没有这个意思,只是这两样,都可通刑狱而致之,”又说,“若要把钱粮人事武备,通通一把抓住盘算,却是宰辅之职。”    霍砚不服气,“如何我不能做宰辅。”    他这话是有些初生牛犊不怕虎了,没想到谢臻的更厉害。    “你性子太过刚直,还是好好严刑断案吧,宰辅的活儿,是我五叔那种人干的。”    谢臻这话,一来得罪了霍砚,明里说他刚直,暗里其实说他不知转圜。    二来,谢靖虽是天子近臣,有些人望,却不曾入阁,只是个四品,这样说,把排在他前面的徐程潘彬何烨等人置于何地?    三来,又仿佛说谢靖为人并不刚直,倒似有些滑头。他这话一出口,霍砚连连皱眉。    朱凌锶心里,却是“你对你对你说得对”,他眼里自来只有谢靖是唯一真正的人物,别的人自然怎么都比不上,如今更是这样。    谢臻得了皇帝声援,更口无遮拦,“你若做好了这一样,待人人称你一句‘霍青天’,便能名垂青史了。”    霍砚性子板正,听谢臻说到“名垂青史”,便知道他是在调侃自己,于是负气闭嘴。    谢臻见霍砚生气,也不恼,就去和朱凌锶拉家常,他今年只得十九岁,比皇帝小半个月,初初入京,会试殿试,翰林文华,从来都镇定自若,没有怕过什么。    眼下和皇帝说话,也是侃侃而谈,虽是皇帝待人亲和,可霍砚就有些拘谨。他们来之前,礼部潘彬还叮嘱他们劝说皇帝早日大婚,如今这事已被谢臻丢到九霄云外去了。    “五叔过年回家,我爹虽不说,却是高兴得很,”谢臻便说了些吉安过年的风俗,朱凌锶却想,他原来是回家了,又一想,谢靖入朝为官十余年,这还是第一次回家。    后明的朝臣,冬至三日,元旦五日,元宵十日,虽然都在冬天,却并不够谢靖到吉安打个来回。    他知道一点谢靖的消息,心里舒服不少,谢臻见他喜欢,又说,“五叔冬至是在钱塘过的,特地带了些那边的糖渍核桃仁回来。”    朱凌锶神情一顿,他去岁冬至吃饺子,还想着谢靖在哪儿,那时奏报停了,瞧不出地方,原来是在钱塘。    或许是办差途经呢,倒也不奇怪,他想。    这时候,一个穿着浅红半臂,鹅黄裙子的女子,端了点心进来,又为三人添了茶,做完这些,就立在一旁。    霍砚目不斜视,谢臻却好奇地看了她一眼。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