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一百四十九章、土豪劣绅们要和大明朝廷紧密勾结  (第1/2页)
    当然了。    对于是否保留制礼议事会,焦点就在于代表权。    因为按照现在的代表权方案。    广东人肯定是得到利益最大的。    因为虽然朱道桦要搞议会。    但是这个议会是辅佐君王监督官僚系统,了解民情的工具。    而不是要搞什么民主。    这条邪路朱道桦肯定是不会走的,至少不会在现在走。    想要议会选举左右丞相,那现阶段根本就不可能。    别说是左右丞相了。    哪怕是这个议事会一半以上的议员来至于明王的直接认命。    而未来的大明议会,按照朱道桦的设想。    这是要和纳税联系起来的。    这個制礼议事会会在大明之礼的总纲完成之后会改成下议政院下院。    上院的代表全部由勋贵组成,人选由大明天子指定。    而下院的代表则是来自各省议政大会推举而来。    省议政大会的代表来自于府议政公局,而府议政公局的议员则是由县议政公署推举而来。    县议政公署就是大明议会体系的最基础的机构了。    而议政公署的议员的来源,将会由两个部分组成。    第一就是地方上的有爵位的勋贵,不同的爵位有资格推举不同人选的议员。    第二就是纳税,只有纳税超过一定额度的大明臣民,才有资格推选各县公署的代表。    同样的。    一个县在府公局上的代表人数,也是由县的纳税总额决定。    一个府在省议会的代表人数,由府的纳税总额决定。    一个省在中都议政院下院的代表人数,同样是由这个省的纳税额度来决定的。    因此。    在这个原则下。    广东的商人阶级自然可以得到更多的代表权——因为他们纳税更多。    而湖南的大地主们虽然也纳税。    但是在纳税额度上当然不如广东商人。    由此可知。    这大明议政院的组织规则,事实上就代表了大商人,大资产阶级的利益。    所以广东人都一致同意这样的规矩,而反对的,当然就是湖南的代表了。    在湖南代表看来。    这上院本来就是广东人占优,因为勋贵之中,以广东籍贯的最多。    而现在下院又实行“无纳税不代表”的制度。    这样一来,下院人数可能又要被广东人占据多数。    所以这个议政院的代表,湖南官员们肯定是要争的——而在这之前,他们则是希望这议会制度,止步于县、府一级。    不过在朱道桦明确表示,议会制度会直达中央之后。    这代表权的争论就成为了焦点了。    中华传统的政治派系通常是有非常浓郁的地域抱团的特点的。    往往一个省的政客,会结成一党。    而在他们的内部。    每个县又自成一派。    互相明争暗斗。    现在在地方官的数量上,湖南官员大有超过广东的趋势——毕竟如果时候论读书考试,广东人是比不过湖南人的。    官僚体系上广东人会被边缘化的趋势非常明显。    不过现在朱道桦搞除了一个议政院,在这里就是广东人占据绝对优势的地盘了。    一方面是广东勋贵多,就算是最开始的兰芳省,也是大多是广东客家人为主。    广东、兰芳这两个省其实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省了。    因为现在兰芳出来的官员,大多也是以广东人自居。    另外一方面。    就是广东士绅多营商业,纳税额远超湖南。    因此。    这个议政院被广东官员们看作是朱道桦扶持广东帮的信号。    所以现在在这个制礼议事会内。    广东籍、兰芳籍的议员、官员们对此是极力支持的。    “我就说,皇上还是站在我们广东人这边的。”    “皇上还是念旧啊!”    “就是就是,我们广东人考试考不过别的省,以后当官的人数怕是少,但皇上还是信得过我们广东人,所以搞了这个议政院,是让我们广东老乡帮皇上盯着这些当官的外省人呢!”    “皇上最相信的,到底还是我们广东人!”    广东代表团那边,广东代表们一面有人出来高声和湖南帮吵架。    其他人则是在底下议论纷纷。    势必要动员广东的议员、官员们全力支持这议政院,决不能让那一些湖南人把这议政院制度给搅黄了。    整个大堂都是一片乱哄哄的。    看得和朱道桦一起坐在上院看着下面的人吵架的罗芳伯、罗典脸色很是不好看。    由于湖南帮这边没有像是左右丞相这样的高官,因此罗典只能自己出来,领了个大学士的官位,以七十多岁的高龄给湖南的后辈们站台了。    “成何体统,成何体统!”    罗典连连摇头。    朱道桦倒是很高兴。    心情看起来很是不错。    首先当然是折腾了快一年的“明礼”总纲终于给弄出来了。    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