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217章 帝  (第2/2页)
  大陵,使节馆驿。    “丞相,夏王…是否会称帝?”身旁人看向面前的晏茯,想起刚才朝堂之事,问道。    “必然之事。”晏茯眸光平静。    那人眼神异样,“丞相为何能如此笃定?”    “欲望。”晏茯转身,语气略微停顿,道:“权利的欲望,就是对一位王者绝对的诱惑,帝,足以令人痴狂。”    身旁人眸光闪烁,“可…”    这时,晏茯听到耳边的风声,抬手:“有贵客上门了。”    嘎吱——    “秦相虽已自废修为,不胜以往,但这耳力,却未曾有丝毫减弱啊!”一行人来到了这里,赫然是茌孖等人。    晏茯目光扫视几人,而后看向为首之人身上,平淡道:“夏相到来,看来我所料不差,夏王…应该是答应了此次事宜。”    “如你所料。”茌孖面带笑容,递出一份竹简,道:“这是我大夏国之国书,望请秦相移交于贵国秦王。”    “职责所在。”晏茯含笑接住。    在二人说话间,晏茯的随行使节,领着随行几人,有说有笑的走到了一边。    “兄长,饮一樽否?”这时,晏茯来到了案桌前,看向同为学宫先生的茌孖,抬手示意道。    “正好空闲。”茌孖也不客气,面对面的跪坐。    二人佳酿满盏,对饮道:“以当今之局势,王者统御一方,若二王称帝,昭告天下时,九州…必将迎来一场大的变动。”    “这个无形的规则,影响九州千百年,列王争霸,年年伐交,苦的却总是那黎民百姓,这样的糟粕…是时候动一动了,”茌孖看着他道。    “要不了多少时日了。”晏茯平静的目光,与他对视,两人谈笑平常,却又蕴含着某种深意,又似针锋相对…    “没到最后,犹未可知。”茌孖回应道。    二人谈笑风生间,来到了窗前,看着外面的绝美风景,感受到耳边的微风,晏茯道:“无论最后怎样演变,可,只有那么一人,才能见到最后的风景。”    “最好的风景,当是太平盛世。”茌孖遥望远方,沉吟:“那应该是一个永远太平的天下吧。”    “不知,但至少好过这年年纷争、列王称霸的大动乱时代。”晏茯也看向了远方,陷入了沉思,许是感慨,许是向往,许是悲叹与惆怅…    “行万里路,见江山之多娇,领庙堂之国政。我为名利而始,为名利而憔悴,今日可至万世,巍巍功过…予吾一人尔。”许久,茌孖放下了杯盏道。    晏茯手指一紧,握紧了杯盏,陷入了沉默、无声。    茌孖目光落在他身上,二人对视,都沉默了片刻,旋即,他率先行礼一拜:“千金易得,知己难寻,不奢望天下人知我,一人知我,此生足矣。”    晏茯僵硬的作揖回礼。    直到故人已远去,他才起身回正,看着兄长离去的方向,他久久无声,坐在案桌旁许久,身形似僵。    “丞相?”    听到身前的呼唤,晏茯这才回过神来,看着对方,又扫了扫空荡荡的案桌,道:“夏相离开了?”    “正是,已离开许久。”    晏茯沉默了,眼神沉寂,将案桌上的杯盏都收了起来,道:“我们也该启程了。”    ……    大陵,夏王宫。    “大王,臣,已将国书交予秦相。”茌孖来到了王宫大殿内,前方有一人,赫然是夏王,正看着那副广阔的九州图。    “丞相。”夏王语气停顿,声音凛冽:“我大夏国,立于九州,乃列国之最,纵使放眼天下,亦无一国敢与我大夏一较长短,今,秦相以国书至我大陵,将同寡人一并称帝,届时,双帝同辉,傲视九州,列国都只得臣服,王者朝拜于寡人否?”    茌孖眼神在变化,作揖道:“帝者无上,包揽乾坤,王者…只能向大夏国称臣朝拜。”    “朝拜?”夏王轻呵,“我大夏,既为九州之最,列国概莫能出,纵使强如猛秦,亦将退避我大夏之锋芒,为何就不能取了这天下?”    茌孖好似后知后觉,重重的作揖一拜道:“大帝无上,当取天下,四海之内,皆为夏土,九州之极,皆为夏人。”    “哈哈哈——”    夏王听到了满意的回答,笑着离开了这里,唯有雄心壮志的笑声,传荡在大殿内外,蕴意着夏王将要鞭挞天下。    ……    这一年,秦夏二王,择选吉日,联手称帝,秦王称秦帝,夏王称夏帝,双帝同辉,虎踞龙盘,一东一西威慑天下,于九州大震。    王者称帝?惊世骇俗!    列王心惊胆颤,食不能寝,夜不能寐。觅忘尘的大秦风起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