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33章 哪来的十万大军  (第2/2页)
合纵伐秦,而今,这齐国竟临阵倒戈,自东南进攻而来…    如何让他不愤怒。    “齐?”朝臣惊诧。    有人将地面的竹简捡起,看见里面的内容时,心头一阵颤抖,不过随后又是一阵愤怒。    “齐国无耻之极,竟公然背信弃义,天必诛之。”不少朝臣捶胸怒骂,大骂齐国无耻。    眼下五国合纵伐秦,本该胜券在握之际,为何到了现在,竟是他们辰国处处受敌?    三路敌军,数十万兵马同时进攻,这是要来灭国的啊!    辰王手臂都忍不住颤抖,连忙的开口:“即刻通知全国,征调所有兵马…”    “大王!我辰国既要防备北荒匈奴、还要面临数十万兵马,怕是,无兵可征调了。”镇昭君拱手道。    “是啊!北荒匈奴虽野蛮,但也不容小觑。即使抽调北疆大军,也很难抵抗这数十万兵马啊!”    一位位朝臣,相继拱手道。    “那你们告诉寡人该怎么做?莫不是,等着让他们来灭我大辰么?”一向冷静的辰王,震怒的呵斥道。    “这…”众朝臣沉默。    这一幕,使得辰王越发的愤怒。    也在此时,有一位朝臣走出,开口:“大王,臣有一计,或可解除我大辰之危。”    “快讲!”    “眼下数十万兵马来犯,能解我辰国之危的,只有在外伐秦的二十万兵马。”朝臣道。    “你之意是…?”辰王眼眸一凝,自然明白对方的意思。    “大王不可!”    也有朝臣制止的说道:“眼下秦齐合谋攻我大辰,明显是围魏救赵,使我大辰调回辰军,以解秦国之围!相反,若我辰军继续进攻函谷关,秦国则必然退兵返秦援助。”    “谬论!”    一位朝臣拂袖,怒斥道:“若不调回镇泉君,秦国不退兵,莫不是等着这数十万兵马踏破我大辰国门、与秦国陪葬不成?”    “伐秦亦可重来,可若国破,便不会再有机会重来,诸国也不会给我辰国机会。”    一位位朝臣,于王殿之内怒目而视。    “大王!秦国自来虎狼,而今诸国即将灭秦,老臣斗胆…”    “够了!”    辰王一声斥喝,众朝臣这才安静了下来,不敢再多言语。    辰王扫视众人,内心无奈的叹了叹气,抬袖乏力的道:“通知镇泉君,即刻回国救驾!”    作为辰王,即位已有数十年的他,又岂会看不明白秦齐的剂量,可是,他身为辰国的君王、身为这片天下的大王,    他的背后,终究不止是他一个人,而是一片天下,是成百上千万的黎民…    这莫大的压力落在他肩膀上,每走一步都是慎尔又慎,更不敢拿辰国的天下,去赌秦国退兵。    除此之外,他也恨。    若非齐国反戈,他仍旧还有选择的机会。    可现在…    此时此刻,相比于秦王朝这座虎狼之国,他更恨透了齐国,恨不得吃其肉、饮其血。    ……    函谷关内,后方大军主帐。    除了个别将领和少许兵卒,其余所有武将,乃至数十万秦军都到了前方战场,与诸国对战。    “按照时间来看,辰王,得知到消息有一段时间了吧。”秦曌道。    他站于大帐前,眸光看着关外的方向,即便没有亲临战场,也能从这战鼓震天的声音中,知晓个大概。    战场之冷酷,必然是残酷而无情。    “回禀大王!若一切正常,辰国的镇泉君,此时应该是收到了辰王的勤王密函。”一人抱手道。    “嗯!”秦曌语气停顿片刻,又道:“数十万兵马攻辰、北荒的匈奴以及齐国的反戈,内忧外患等种种因素之下,迫使辰王不得不敕令镇泉君回辰。”    “寡人猜想,当黎阳君、章庆君得知齐国反戈攻辰的消息后,必然彼此心生忌惮,唯恐对方成为第二个齐国,从而达到分裂诸国的目的。”    “也让我大秦短时间内,不会再面临合纵之危,至此金戈铁马,在我大秦百万铁骑之下,一切阻碍都将如同那弹丸,不足为惧。”    秦曌眼神遥望远方,开口道:“不久的将来,中州可得。”    语气平静,又不乏自信。    身旁,武瑶眸子看着他的侧脸,眼神闪烁不语。    “传令。”    将领躬身,只听秦曌道:“接下来,周、辰、庆三大王朝必将退兵,命穆瑰夏不必追击,大军与吴汇合,发兵四十万攻吴,直取弋阳。”    “诺!”    一位将领连忙骑着战马,赶赴函谷关。    “天下一统,弋阳,只是第一站。”秦曌看着将士离开的背影,随后回到了主帐内…    ……    而函谷关外,大战,早已爆发!觅忘尘的大秦风起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