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345章 (第1/2页)
最后,一位叫耶律屋质的大臣出面劝说,晓之以情动之以理,以三寸不烂之舌与述律平达成了‘横渡之约’。 耶律阮才终于正儿八经坐上了皇位。 即位后的耶律阮继续完善耶律德光南北分制的治国方针。 另外还有耶律德光临死之前的失败总结:三失。 过失之一:不该沿途打劫,军粮储备都是靠抢来的。一旦遇到短时间内难以攻破的城池,人家给你打持久战,自已就会因缺粮退兵。 得出经验:需学习汉人农垦,自已手里有钱是硬道理。 过失之二:不该派土兵打草谷,扰民。从而导致汉人百姓对辽人有怨恨,汉人百姓打游击战,隔三差五的总是会失踪几个辽兵(被百姓绑走,弄死了)。 得出经验:需约束土卒,和汉人百姓和谐共处,重视民生。 过失之三:没有早点遣返节度使去治理各镇,从而导致了各地叛乱。 得出经验:强行用契丹制度去治理汉人是行不通的,想要站稳中原,就必须要承认汉臣汉将的合法性,和华夏民族的不可替代性。需用汉臣去治理汉人。 此‘三失’是耶律德光临死之前总结出的失败教训,写了下来传给了辽朝后面的皇帝。 也正因为这三失的经验总结,辽朝第一个打破了‘胡无百年运’的历史定论。(这句话他们不知道) 公元951年,耶律阮收到北汉(十国之一)的请求,一起攻打后周。 耶律阮不顾大臣反对,执意要去。 在去的半路上,被手底下的人发动叛乱,给杀了。 终年三十四岁。 ... 听罢之后,秦始皇蹙眉。 倒不是耶律阮怎么样,而是耶律德光的三失经验总结的真好。 仔细想想,当时他好像准备要说来着,但没给他机会,直接拖出去打了。 “朕希望你们大辽真能如‘三失’一样,去好好的治理国家,与汉人和睦。朕还是那句话,能统一华夏是你们的本事,但朕不能接受你们无辜屠杀汉人百姓。” 耶律阮拱手:“始皇明鉴,后世并没有那么做。” 秦始皇随即轻叹口气,看向了刘恒:“耶律德光还有多少杖刑没打完。” “回始皇,还有六万下。” “再打一万即可,剩下的五万先记着。以后让他出城将功抵过。” “诺。” 阿保机一听,差点感动哭了。还好耶律阮死的早啊,早点来解释这一切,解释耶律德光已经深刻意识到自已错了。 阿保机连忙上前:“多谢始皇开恩,以后我大辽自当愿效犬马之劳!” 秦始皇轻哼一声:“少来这套。那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