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100章 刘璋的思量  (第1/3页)
    “我儿刘禅,竟能帮人延寿?!”    刘备看到从荆州送来的诸葛亮的书信,一时间整个人都是懵的。    诚然,刘禅此前是做到了许多寻常人根本做不到也想不到的事情。    但是那些事情终究还是在人力可及的范围之内。    现如今这个为人延寿的能耐,怎么看都会让人觉得这压根就不是正常人能有的能耐。    更重要的是,这能耐还不是刘备从一些不相干的人口中听来的。    这是诸葛亮命人送来的汇报啊!    诸葛亮会在这种事情上说假话?显然是不可能的。    “我儿刘禅,他身上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?”    “怎的此前看起来平平无奇,如今竟这般得上天之钟爱?”    “难不成,大汉气运,当真要应在他的身上?”    刘备捏着手中书信,暗自沉吟。    他自从开始打天下以来,走的就是仁德路线。    不过这并不代表他这人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仁义道德的人。    他年少之时也是豪侠,也喜欢舞枪弄棒。    只是后来的事情逼着他只能选择走这样的路线。    有些事情,一旦坚持做的时间长了,就连自己都会不知道这些到底是发自内心还是仅仅只是应对的策略。    人的改变,很多时候都是从这种一点一滴的小事上开始。    刘备也是如此。    他有七情六欲,他也有野心。    只不过他的野心,他的能力,他的家世背景,他的仕途起点,这一切内部外部的条件,在曹操面前都被比下去了一筹。    如果还要坚持本心,走与曹操类似的道路。    刘备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追的上曹操的脚步。    唯有选择与曹操不同的道路,在不同的方向上吸引其他的人才,这才兴许有一线与曹操抗衡的希望。    这是他一直以来的选择,但并不代表着,他做出这种仁德的选择之后,就不会再有别的想法。    就像是现在。    看着刘禅身上种种特异已经超出了他此前预计的范围。    他的内心之中也有了一股蠢蠢欲动的感觉。    “汉室正统如今掌握在曹操手中,不打败曹操,终究不行。”    “至于日后真能匡扶汉室,还于旧都的话。”    “到时候是我儿刘禅为正统,还是现如今的陛下为正统,此事自然还有转圜之机。”    “为今之计,便是尽可能快的将西川掌握在我手中。”    “想来孔明心中也有这般想法。”    刘备念及此处,便将庞统与法正召来。    庞统,法正得知刘禅竟然还有这般能耐之后,一时间双眼之中精芒一闪。    此后月余时日。    雒城,成都等地,也逐渐有人传说刘禅身具汉室气运,得上天之权柄,能为人延寿之事。    刘备此行前来西川,更是为了西川百姓而来。    其煌煌军势,根本无人可阻。    尽早归降,才是顺应天意民心之举。    若是抵抗,此举便是逆天,未来必定有大灾祸降临。    与此同时,刘备对于雒城的攻势日渐加急。    雒城之中守军每日里早已被城外不断高筑的井栏压的人心惶惶。    少了吴兰,雷铜二将,他们也不敢贸然出城再去与刘备决战。    随着时日推移,城中守军压力飙升。    刘备命已经投降的吴兰,雷铜前去雒城之下劝降。    直言早日开门受降,可免一城生灵受苦。    雒城守将刘璝在城上大骂不止。    黄忠正欲取箭射之。    却不想,忽见城上有一将,拔剑砍翻刘璝,开门投降。    刘备军急速冲入雒城之中。    刘循开西门,径直逃往成都去了。    随后刘备出榜安民,重赏麾下众将。    庞统问说:“雒城已破,成都只在目前,前去有何处关隘?”    蜀中降将回道:“止绵竹有重兵守御,若得绵竹,成都唾手可得。”    庞统便商议进兵。    法正道:“雒城既破,蜀中危矣。主公欲以仁义服众,且勿进兵。某作一书上刘璋,陈说利害,璋自然降矣。”    刘备应允道:“孝直之言最善。”    便令写书遣人径往成都。    却说刘循逃回见父,说雒城已陷,刘璋慌聚众官商议。    从事郑度献策道:“今刘备虽攻城夺地,然兵不甚多,士众未附,野谷是资,军无辎重。不如尽驱巴西梓潼民,过涪水以西。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