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689章 兵不血刃1 (第2/2页)
是为劝二位弃暗投明,张晟如今已做了河内都尉,想必阁下也有所耳闻吧?” “乔将军说话算话?”张琰自然知道张晟的消息。 两人当年一同在河东投奔刘备,张晟被擒之后投降东吴,自然对这位昔日旧友时刻关注着。 开国之后一跃高升,成为一郡都尉,看起来官职比他低,但实权却大多了。 别人的升迁贵贱他根本不在乎,但看到张晟安享富贵,不用带兵打仗,张琰便羡慕不已。 乔峭点头道:“只要将军献城,便是大功一件,陛下自有赏赐。” 张琰此时再无犹豫,起身抱拳道:“在下愿降!” 赵县令也急忙表态,二人跪地请降,乔峭大喜,马上带着张琰出城,连夜将朱然迎接进城。 半个时辰之后,朱然领兵进城,命赵彦连夜准备榜文,次日便出榜安民,明军不扰民,但也要防备有人趁机生乱。 次日一早,赵县令出榜安民,朱然召集众将议事,凌统的威猛干练,乔峭的胆大心细,都让城中官僚钦佩不已。 寒暄过后,命各人先各安其职,先以稳定人心,维持城内秩序为主,随后与赵县令、张琰商议军情。 朱然言道:“方才我已命人向陛下报捷,赏赐不日便到,河东仅剩安邑一隅,陛下平定关东指日可待,二位要尽心竭力,建功升赏,就在眼前!” 张琰马上说道:“昨夜我们去安邑求援,张飞已带兵去迎敌,安邑空虚,不如发兵去攻?” 朱然却摇头道:“安邑毕竟是河东郡治,城池高大,只我们这区区数千兵,不足以取城,若张飞守军赶回,反倒陷入危险之中。” 张琰大感失望,问道:“不知将军接下来有何计划,在下甘愿效命。” 朱然看向赵彦问道:“大阳县与此相邻,赵县令可认识大阳县令?” 赵彦自然会意,答道:“大阳县令乃是河东卫家门生,只怕不愿归顺。” 朱然冷笑道:“事关生死存亡,父子兄弟尚且反目,更何况是门生子弟?如今大明盛世,百姓称颂,他们投顺乃是顺势而为,并非作乱害人,稍微明智之人,自会识时务。” 赵彦点头道:“既如此,在下斗胆写信一封,劝降大阳县令。” 张琰疑惑道:“夏县距离安邑不过数十里,为何不直取要害,反而绕道去攻百里之外的大阳?此地就在黄河边上,偏远狭小,根本无关河东痛痒。” 朱然笑道:“将军此言差矣,大阳有一处黄河渡口茅津渡,这才是陛下看重它的地方,一旦拿下这个渡口,我大明水师便有了用武之地。” “原来如此!”赵彦恍然大悟,抚掌赞道:“陛下果然高瞻远瞩,昔日秦穆公渡河伐晋,破釜沉舟便在此地,若在大阳造船建水军,便可威慑弘农,刘皇……刘备便进退两难了。”wap. 张琰也明白过来,慨然道:“怪不得明军百战百胜,原来都是陛下深谋远虑。” 茅津渡正在大阳境内,此处水势平缓,利于行船摆渡,渡口两岸地势险要,为兵家必争之地,如果让水军强盛的明军拿下,必将如虎添翼。 醉木犀的三国之江东霸业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