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133章 郜半成  (第1/2页)
    八代人坚持一件事,咱先把审判的冲动压下去。    就冲这份坚持,就问你服不服?    郜立恒八个祖宗,一个被剥皮,一个被砍头,另外的六个下大狱,被流放,被贬嫡,几乎没一个落下。    但是!    甭管郜家官运如何起落,除了最头上的两个祖宗,其它的基本上全身而退,再没有因为贪赃丢了命的。    为什么?    头两位创业艰难啊。    那时候世道还马马虎虎,金字招牌也没立起来,这就丢了命。    后面的世道越来越黑,加上郜家招牌又立起来了,这就如鱼得水了。    就算是出了事,郜半成也不招供,甭管什么罪一口咬死全是自己的,那叫一个讲究。    你说这样的下属,哪个堂口不喜欢?    都抢着要,郜半成去哪个堂口上任,哪个堂口就是弹冠相庆。    也甭管着一代代的郜半成贪出多大的窟窿,却总能奇迹般留下一条命,等过一段时间风头过去,又东山再起。    于是这郜家,就成了大黎官场的常青树,代代相传。    好,说完了道。    咱还得说说术。    所谓道术道术,没有术,可撑不起这道。    什么术?    自然是贪赃之术了。    上供大方归大方,问题是你也得有东西上供啊。    这郜半成有的是办法。    一是贪赃,二是盘剥,三是收刮。    贪赃不用多说了,上头拨下来的钱粮一律全部没收,能漏下去半个铜板郜家这金子招牌就立不起来。    什么,上头不拨银子?    有办法。    今天报个水灾,明天报个旱灾,后天报个蝗灾,大后天再报个瘟疫。    反正郜半成甭管去哪,要从履历上去看,他就是瘟神 灾星的复合体。    风调雨顺的江南做三年知县,他能给你报出两年旱灾外加两年水灾来,中间还给你夹一个蝗灾。    连时间的规则都变了。    有灾了就得赈灾,赈灾就得拨付钱粮。    报灾文书从县里报到府里,知府大人一看,微微一笑,大印一盖,送到州里。    州里巡抚大人一看,微微一笑,大印一盖,送到京城。    京城内阁诸位大佬一看,微微一笑,大印一盖,送到御前。    皇儿爷就两只眼睛,哪看得过来这么些,三十年不上朝的都有,有的是办法糊弄他。    玉玺一盖,转呈户部。    户部尚书一看,微微一笑,大印一盖。    拨银子!    分赃!    怡红院走起,看美人吹箫,看花魁扭腰。    诶,有人可能又会说了,这也不是什么很难操作的事呀,别人也这么干。    不一样。    郜家有金字招牌在,大家信得过,出了事郜家还能一力承担。拨付银见者有份,一出国库大家就能算出来自己能落多少。    所以郜半成报灾文书一上,就相当于吹响了分赃的号角。    也只有郜半成能吹着号角,别人模仿容易出幺蛾子,就算事好不容易成了,银子落进兜里也不踏实。    说不得东窗事发就被供出来了。    诶,就这么一地一地的贪赃。    一个县贪的差不多了,就换个地方上任。    地方换的差不多了,就升官。    一个府总比一个县强。    郜半成花活儿就更多了,一个府能同时出好几个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