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两百五十章 李治,该你自食恶果了!  (第1/2页)
    “太子监国?”    李治突然又精神起来了。    之前是因为喜悦,这次是因为警惕。    他可没忘记,李元芳第一次入宫,就是安排到太子那边的。    虽然后来与太子的来往并不多,但以李元芳的年龄,未来肯定是要辅佐下一任唐皇的。    难不成现在看他身体虚弱,就想为太子铺路了?    不过李彦紧接着道:“如今关中无粮,长安少粮,想要赈灾,唯一之法就是命地方郡望,取出囤积米粮,令各大寺院施粥救济,请陛下允太子监国,促成此事!”    尹中言的脸色变了,郝处俊的眼睛微微眯起,武后的面孔稍稍一松。    当你被怒怼又无法反驳的时候,唯一值得安慰的事情,或许就是那个怼你的人,又开了地图炮。    李治:“……”    收回刚刚的想法,你是多恨太子,把这得罪人的事交给他做?    李彦又道:“陛下,此事难为,但米粮难入关中,除此之外并无他法,赈灾为先,刻不容缓!”    李治明白了,叹息道:“元芳,我知你见灾民悲惨,救难心切,但此事非你所想那般轻易……”    他看了看一直当背景板的宰相和御史大夫:“郝侍郎,尹大夫,你们退下吧!”    郝处俊领命退下,尹中言也心惊肉跳的跟着他往外走。    身为御史大夫,他应该是专业喷子,什么场面没见过,但今天可真是开眼了。。    到了殿外,两人默默跟在内侍身后,一路出了大明宫。    等离开这座压抑的宫城,尹中言忍不住了:“郝侍郎,陛下会听那李元芳的,让各族各寺出粮吗?”    郝处俊摇了摇头:“我也不知,但后生可畏,若只我一人,我也愿赞同他所言,只可惜啊……”    他们这些出身高门士族的,不仅仅是代表自身,还关系着背后一大家子,个人意愿违背不了家族。    性情再刚正,也顶多对不平事予以阻止,不会真的拆台,毕竟他们的根在世族。    所以各地郡望出粮赈灾,行不通。    眼见臣子退走,李治同样直说:“太子难以让那些高门大族交出米粮,此法行不通。”    李彦道:“陛下,太子殿下本就推行平粜策,此次充各家米粮,救济灾民,太子会尽全力的!”    “不是尽力不尽力的问题……咳咳……皇后,你告诉他!”    李治想说什么,但气力实在不济,指了指武后。    武后找到机会,冷声道:“李元芳,你也是在凉州长大的,当知各郡县民情,怎的说出这番蠢话!”    “任何制度都是要人来执行,想让各地望族开放自己的粮仓,救济灾民,太子再全力为之,难道让他一个州一个州的跑过去?还不是要户部传令,地方郡县执行!”    “而那些郡县的衙役县尉乃至县令,都是地方望族的子弟,你让他们自己去开自家的粮仓,岂不笑话?”    “就算太子下令,以最快速度传至各县,还是会欺上瞒下,灾民根本吃不到那些大族的米粮!”    “当然也可严惩几族,警醒他人,可太子性情仁和,这等大刀阔斧的事情,需要雷霆手段,他如何适合?”    李彦正色道:“臣也知此事千难万难,却不得不做,关内乃我大唐根基,绝不可失!”    “吐蕃未亡,那赞普隐忍二十余载,雄心勃勃,定是要干一番大事业!”    “他现在与噶尔家族水火不容,万一窥得我大唐内部动荡,要将内部矛盾转移向外,与噶尔家族讲和,战事可能再起!”    李治脸色变了:“当真?”    李彦道:“不可不防,吐蕃钦陵犹在,此人领军统帅极强,大非川十万唐军葬身高原,前车之鉴尤在!”    “现在我唐军还有五万仍在吐谷浑,陇右却连粮草都难以供给,万一被吐蕃反扑,后果不堪设想!”    “只有我大唐强盛,吐蕃见对外没了希望,才会继续内斗下去,周遭各族慑于我大唐天威,也不敢有所忤逆。”    李治闻言脸颊肌肉抽搐,狠狠瞪了武后一眼:“皇后!你做的好事!”    武后又被怼,垂下头去,不敢回应,心头憋屈。    太子提议去洛阳就食时,不是你亲自否认的吗?    你那时平衡各方政局,不愿受路途辛苦,也没多为关中考虑,现在凭什么全怪我?    李治强打精神,开始思虑。    之前百官请罪的事情他已经清楚,戴至德宰相之位不保,太子去一强援。    此次赈灾,又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,再得罪高门士族,倒是不担心太子会架空他。    倒是太子无法压住世家……    李治有了决定:“京兆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