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十六章 世家的压迫感!  (第2/2页)
众臣的抗议之下不了了之。    李世民昨夜谋划了好久,可如今却好似一拳打在了棉花上,万般无奈。    毕竟,这朝堂可不是他李二的一言堂。    虽然贵为天子,可背后还是有许多的掣肘的。    就如那秦凡小子所言,五姓七望传承已久,背后盘根错节,他们的关系犹如一张巨大的蛛网,错综复杂,也将朝中大半臣子网罗其中,为其发声。    近些年来,虽然科举兴起,但推官制度依旧是主流。    朝中的官员是谁推上来的?    当然是有钱有势,又有名望的各大世家!    而这些官员,他们能不为世家说话吗?    退一步来讲,就算科举选官,能够通过科考的也大多都是世家子弟。    毕竟在这个纸比金贵,又知识垄断的年代,想要不依靠世家金榜题名,其难度不亚于登天!    甚至是当年玄武门之变,他李世民杀兄篡父,犯下如此忌讳,却仍旧能坐稳皇位。    背后也是因为有山东士族的支持。    可这些世家在当初是助力,现在却成了他治理大唐的阻力!   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左右皇权!    ……    在众世家眼中,此次朝议是他们的胜利,他们成功劝阻了陛下东征。    如此一来,省下来的民力也就能更好地为其耕耘土地,打理产业了。    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,在御书房内,一个小小的朝议正在召开。    赵国公长孙无忌,鄂国公尉迟恭,魏国公李靖,翼国公秦琼等人皆在其列。    此前在朝堂上争着嚷着要出战的宿国公程咬金亦在此列。    而主持这次小朝议的则是司空杜如晦。    “众爱卿说说,这出征粮草,该如何筹集?”    李世民张口便将此次议论的主题抛了出来。    可这一问题并不简单。    此前在早朝便有官员提出,大唐各州府,皆已救济百姓,根本就拿不出多余的粮草来。    可让李世民这样错过这次良机,他是万万不能答应的,于是便有了这场小朝会。    可面对李世民的询问,却无一人胆敢作答。    “陛下,若是让文武百官捐饷,如何?我家中尚有余粮百石,可尽数捐出!”杜如晦咬了咬牙,如是道。    然而李世民却一口否决:    “如此筹粮,无异杯水车薪,非但不够用以远征,反而饿着朕的肱骨之臣。不妥,不妥。”    李靖也是直言道:“我朝中众官员,家中余粮的大多已经用于接济流民,至于另一部分官员,他们背靠世家,却是不愿接济的。”    “可若是想让他们纳捐,也是万万不可能的!”    也得亏在场的都是自己人,若是让侯君集等人知道李靖这般打世家主意,非得找个由头弄死他不可!    别看李靖身位国公,又是开国功臣,位高权重。    但世家势力几何?便是弄不死李靖,将其调离长安还是能够做到的。    而当话题引到世家的头上以后,众人也都缄默了。    毕竟,世家不可轻动!    “世家!世家!囤了那么多粮草却不愿纾解国难!若是有充足粮草,我大唐士卒定然大胜凯旋而归!”    众臣子走后,李世民满心无奈,唯有一声长叹疏解苦闷。    这天下难道还真就没有一个人能为朕动一动世家吗?    可忽然,他心头一动,似乎……万年县有这么一个人!    “辅机!快,随朕再去一趟万年县!”天涯第一刀的大唐:朝九晚五,李二被我气疯了!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