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两百三十九章 大局为重  (第1/2页)
    韩节夫离开有美堂的时候,心里无比激荡,他怎么也没想到,谢玉轩竟然藏着一个这么大的计划。    如果真像谢玉轩所说,让蒙古草原的部落,与金国作战,宋国在背后暗中支持他们,让草原上的部落,与金国都快不行的时候,宋国再出兵。    无论是蒙古还是金国,都无力再战。    谢玉轩的计划,简单,实用,都不用怎么出力,就能让宋国再次强大。    怪不得谢玉轩会支持内禅,原来他才是真正的心怀天下,志在四方。    谢玉轩到手的临安府通判都可以舍弃,想一个人去趟草原,这需要多大的勇气?    谁说谢玉轩是个文弱书生的?    在韩节夫看来,谢玉轩是英雄,盖世的英雄。    他也认同谢玉轩的理念,只有大宋君臣一心,整修战备,训练军队,才能在关键时刻吞掉蒙古和金国。    要不然,就算蒙古和金国再弱,宋国也吃不下,反倒会便宜别人。    回去之后,韩节夫果然如谢玉轩所言,找到朱熹,心平气和跟他谈了话。    官家并不喜欢朱熹,而且朱熹对他的贬低,也确实很过分。    韩节夫觉得,自已有理有节,应该能说服朱熹。    哪想到,朱熹根本不跟韩节夫说话,他是君子,韩节夫是小人,君子上达,小人下达,他不屑与小人为伍。    这可把韩节夫气得够呛,朱熹对他的蔑视,令他将谢玉轩的叮嘱抛之脑后,他决定好好羞辱一下朱熹。    他找了一名宫廷戏子,穿打扰成峨冠博带、宽衣大袖的样子,装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模样,用滑稽戏的样式,给赵扩表演节目。    戏子的穿着,与朱熹平常的穿着无异。    这让朱熹感受到了人格极大的侮辱,他当然义愤填膺地向赵扩辞官表达抗议。    朱熹觉得,他是理学家,又是哲学家,还是教育家,在大宋有着极高的知名度,赵扩于情于理都会挽留。    只要赵扩挽留,他的面子也有了,台阶也有了,自然也就消气了。    辞官的同时,他还官了一个奏折,大肆批判韩节夫,准备在官家挽留之后,再把奏折递上去。    韩节夫不是羞辱自已么?那就向官家告一状,把韩节夫这个小人赶出行在,永远也不要再出现在大宋的权力中心。    哪想到,朱熹千算万算,没想到赵扩却没有挽留。    不仅如此,赵扩还亲手写了一个御批:“悯卿耆艾,怨难立讲,已除卿宫观”。    这意思是说,你这么大岁数了,可怜可怜你吧,别再天天讲课了,给你一个闲职,好好去养老吧。    虽然这是赵扩的亲笔御批,但所有人都知道,罪魁祸首就是韩节夫。    在朱熹被轰出宫后,包括赵汝愚在内,数十位官员,纷纷上奏,请求赵扩收回成命,恢复朱熹的官职。    有的人言辞还很激烈,似乎不重用朱熹,大宋就要亡,不重用朱熹,地球就要毁灭似的。    韩节夫也是暗暗心惊,只好再次到了临安府,找到谢玉轩商量对策。    “事情为何会变成这样?”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