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临行前想抱着操  (第2/3页)
着没事寻她麻烦。平日里你别太纵着她了,在娘家娇生惯养不懂事,嫁了人还跟个孩子似的胡作非为,倘若传出去,我们安国公府可丢不起这个人。”    崔恪应道:“母亲说得是。”    知子莫若母,萧夫人听崔恪漫不经心的答话,便知他没听进心里去。    细长的眸子转了转,她试探问道:“若是母亲执意要给你纳妾呢?”    崔恪苦笑:“那我只能和珠珠搬出去住了,自古情孝难全,母亲千万别这样为难我。”    萧夫人忍不住叹息:“母亲是担心你在她跟前受磋磨。”    成婚才多久,又是青楼点小倌,又是半夜三更折腾郎君,没个安分样子。    崔恪淡然自若,低下眉目,借里一句说辞委婉道:“子非鱼,安知鱼之乐。”    得,这还有点甘之若饴的意思了。    崔恪固执,萧夫人向来清楚,此刻摆手不再多话,“一个愿打一个愿挨,随你们去吧。”    但两人性格天差地别,怕是有得磨。    崔恪行过礼提步欲走,萧夫人在他身后重述:“梦之,母亲还是那句话,但愿将来你别后悔就好。”    崔恪犹疑片刻,清明而坚定地向外大步走出。    ——    这一年的夏季,长安及各地风调雨顺,唯有中原遭遇十年一见的大旱,其中属都城申州最为严重。    申州三个月没下一滴雨,田地干涸开裂,庄稼颗粒无收。    大魏朝堂命当地官员放粮施粥,并从中央拨款赈济,但当地旱灾仍不见好转,百姓在求雨不成后,纷纷变成流民,往南方江浙迁移。    赈灾一事经大皇子萧岑着手,眼下申州毫无起色,反而灾情越演越烈,文帝大怒,将萧岑关府禁足,并召来太子萧璟商议此事。    户部掌管国家财政事宜,在职尚书是萧岑的亲舅舅,亦是当今仪嘉皇后胞弟。    文帝疑心这其中有大纰漏,萧璟举荐刑部侍郎崔恪作为巡察大臣,再次发放赈灾银两,并暗地严察朝廷和地方是否有官吏贪赃枉法。    文帝欣然同意,崔恪官风清正,他对这个外甥也颇为信任。    一道诏令急下,崔恪接旨出宫,即日便要赶赴千里之外的申州。    ——    “太仓促了,太仓促了!”甄珠光着脚丫在房里踱来踱去。    时至夏日,室内置了冰鉴散热,但地砖冰凉,女子寒从足下生,崔恪两手抄起甄珠,将她放在床榻,拿双罗袜给她套上。    他口中安抚:“申州灾情刻不容缓,我去月余忙完就回来长安了。”    甄珠不以为然,扒着他的脖子哝哝撒娇:“申州好不好玩啊,我除了雁门和长安,哪里都没有去过呢。”    娇生惯养的小娘子,不懂人间疾苦,朝堂皇帝大臣为当地灾民操碎了心,她只顾想着玩去了。    崔恪点了下她的小鼻子,眼中微含宠溺,“我是去办公,又不是去游山玩水。”    正了正色,与她细说:“申州干旱,缺水缺得厉害,别说玩,能有正常的饭食饮水就不错了。至于梳洗沐浴,那不知道得多少天一次,你这么娇气,哪能受得了。况且你还怀着宝宝,经不起风餐露宿,舟车劳顿。”    甄珠似懂非懂地点头,略有失望之色,“这样啊,那不好玩。”    把头埋进他颈项里蹭啊蹭,委屈巴巴地抱怨:“我就是太无聊了,在长安闷得要发霉了。以前没嫁人,我爹天天把我关在家里学规矩,现在成婚了,又被这个肚子绊在府中哪也去不了。”    知道她爱玩闹,崔恪抚摸她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